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年钢结构行业整体承压的大背景下,长江精工钢结构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矛盾交织的财报:全年营收同比增长12%至230亿元,毛利额创历史新高,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6.7%至5.8亿元。这场增收不增利的危机背后,暴露出这家行业龙头在战略转型、成本控制、技术迭代等关键环节的系统性溃败。当杭萧钢构、东南网架等竞争对手以绿色建筑、智能建造等新赛道抢滩市场时,精工钢构正陷入由传统业务失速、海外扩张失控、管理机制僵化构成的三重陷阱。
2024年财报显示,精工钢构毛利额同比提升18%至15.6亿元,但其他收益科目却出现2.3亿元的巨额净损失,远超2023年同期的0.8亿元。这一异常数据背后,是公司对合同资产减值计提的激进调整——仅公共建筑业务板块就计提减值损失1.2亿元,占总损失的52%。值得注意的是,该板块毛利率同比下降4.3个百分点至11.8%,而竞争对手杭萧钢构同期该业务毛利率稳定在16%以上。这种增收减利的结构性矛盾,暴露出精工钢构在项目风险评估、客户信用管理上的重大缺陷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公司海外业务虽贡献了13.7%的营收占比,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同比延长至128天,较国内业务高出45%。当行业头部企业通过订单+供应链金融模式将海外账期压缩至90天内时,精工钢构仍在用传统赊销模式试探海外市场。这种粗放式扩张导致2024年海外业务减值损失激增83%,直接侵蚀利润表核心。
在双碳战略驱动的行业变革中,精工钢构的技术迭代速度已落后竞争对手两个身位。截至2024年底,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仅为营收的2.1%,而杭萧钢构、东南网架的研发投入占比已突破3.5%。更致命的是,精工钢构的绿色建筑专利数量仅占行业TOP5企业的17%,其主导的装配式建筑标准仍停留在2018版,而东南网架已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的BIM全流程数字化管理。
这种技术代差在成本端形成碾压式差距:竞争对手通过模块化设计使项目综合成本下降12%,而精工钢构仍依赖传统加工模式,导致其工业建筑板块毛利率较行业均值低3.8个百分点。当宝武钢构以智慧工厂+机器人焊接将人工成本占比压缩至8%时,精工钢构该指标仍在15%的高位徘徊。
2024年海外业务收入暴增106%至31.5亿元,看似是精工钢构的破局之举,实则暗藏致命隐患。公司过度依赖中东、东南亚等政治风险较高的区域,其中沙特项目占比达45%,而这些地区正面临欧美加征钢铝关税的连锁反应。更致命的是,公司在海外实施的本土化经营流于形式——当地管理人员中仅有12%具备钢结构工程经验,导致项目执行效率较国内低40%。
管理失控的典型案例出现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物流中心项目:原计划24个月交付的工程,因设计变更频繁、供应链响应迟缓,实际工期延长至36个月,成本超支达28%。这种低效运作背后,是公司海外项目管理团队平均从业年限仅2.7年,而杭萧钢构海外项目经理平均经验达8年。当竞争对手通过属地化+数字化双轮驱动实现海外项目成本控制时,精工钢构仍在用传统管理模式对抗现代商业战争。
在工业建筑这个精工钢构的传统优势领域,公司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。2024年该板块营收同比增长仅5%,而东南网架同期增速达18%。差距源于对工业4.0趋势的误判:当竞争对手将智能仓储、AGV物流系统植入厂房设计时,精工钢构仍停留在提供建筑空间的初级阶段。更致命的是,公司未能抓住新能源汽车工厂建设的爆发机遇,其2024年承接的新能源车厂项目仅占工业建筑订单的7%,远低于杭萧钢构的22%。
这种战略短视在成本端形成恶性循环:由于缺乏标准化设计,每个工业项目都需要定制化方案,导致设计成本占比高达18%,而行业先进水平已控制在12%以内。当宝武钢构通过通用模块+柔性定制模式将设计周期压缩至30天时,精工钢构平均设计周期仍在60天以上。
2025年一季度财报看似亮眼——营收同比增长41%至48.2亿元,归母净利润增长27%至1.24亿元,但这些数字背后暗藏危机。海外新签订单暴增142.5%的表象下,是订单质量持续恶化:一季度新增订单中,账期超过180天的项目占比达38%,较2024年提升12个百分点。更危险的是,公司对新兴业务的战略加盟模式过度乐观,其工业连锁业务虽增速达85%,但单店亏损额仍高达28万元,较传统业务高出4倍。
当精工钢构高调宣布2027年营收目标230.6亿元时,市场却注意到一个残酷现实:竞争对手杭萧钢构的2025年中期营收已突破120亿元,且其绿色建筑业务增速达35%。在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的背景下,精工钢构若不能在技术迭代、管理升级、商业模式创新上实现突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破,其2027年7.28亿元净利润的豪言恐将成为行业笑柄。
这场危机的本质,是传统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集体阵痛,但精工钢构的溃败更暴露了企业治理层面的深层问题:当管理层仍将规模扩张作为核心KPI时,却忽视了人均产值连续三年下降的事实;当研发部门还在为专利数量疲于奔命时,竞争对手已构建起从材料研发到施工工艺的完整技术生态。
在钢结构行业步入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集约化的新纪元,精工钢构若不能完成从制造巨兽到智造先锋的蜕变,其或将成为又一个时代弃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