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一场见证衡山整车制造产业的“新跃迁”吸引了全省目光:衡山县人民政府与程铃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“衡山汽车”项目合作协议——这个投资5亿元的项目将填补湖南省专用车制造空白,预计5年内形成百亿级产业链。
这场签约仪式不仅标志着衡山在“智造立县”赛道上的又一次加速,更展现了这座湘南重镇依托衡山高新区这个前沿阵地,通过原地倍kaiyun登录入口 kaiyun平台增、技术创新、招商“引凤”三重破壁,实呈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。
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(原衡山齿轮有限责任公司)的恒温车间里,投入3000万元研发的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即将量产。
在衡阳7县(市)5区的经济版图上,衡山县是两个“小数字”的持有者:934平方公里的面积(全市第7)、常住人口33.57万(全市第9)。但当这组数据与另一组成绩单碰撞时,却迸发出惊人的化学反应——
GDP增速连续3年全市第一、县域经济连续两年获评全省先进,连续两年在省委、省政府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;3年来,衡山高新区主特产业产值暴涨143.2%,税收增长128.33%;2024年,在全省产业园区排名跃升至23名(湘南地区前三)的同时,摘得“五好”园区创建工作先进园区和营商环境优秀园区两块金字招牌……
“当‘块头’不再是决定性变量,‘单位密度效益’正在重写发展公式。”衡阳市政协副主席、衡山县委书记戴新贤的总结直指内核——坚持“原地倍增”,“小个子”跳起来也可以“摘星辰”!
是的,这个没有地理和人口红利的县城,依托三大关键词,把“螺蛳壳里做文章”演绎到极致——
“衡山的发展定位,是要融入、对接长株潭,承接产业外溢,参与产业分工,承接产业转移,构建工业型尤其是制造业为主导的县域经济,成为‘大城市周边功能县’。”戴新贤告诉记者。
围绕发展定位,衡山高新区跳出传统“摊大饼”困局,紧扣“传统产业智能化、新兴产业规模化”战略,将“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率在50%以上”写进园区“十五五”规划,并设立首期3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和“项目管家”帮扶团队,对新入驻企业实行招大引强。
链上布局,产链协同。如今,园区近六成企业涌入智能制造、新材料新能源“一主一特”赛道“狂飙”,年产值分别突破50亿元、30亿元大关。
“园区以50亿元重注、1600亩连片开发,打造全市首个政企共建的‘园中园’标杆项目。” 县委常委、衡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颜海峰表示,土地财政走到尽头,“专业运营能力”才是真正的硬通货。
联手中国民企500强湖南金荣集团,引入PBOS模式(政企合作+市场化运营),让专业团队操盘专业园区。同时,从“政府主导”转向“市场驱动”,用企业化招商团队替代行政化招商小组,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率、企业落地周期“一升一降”。目前,板桥片区已签约20家企业,总投资约10亿元,还有9家企业正在洽谈。
土地资源日益紧缺,如何让“寸土”生“寸金”?衡山高新区以板桥片区为“试验田”,对新引进的企业在投入、产值、税收等方面均提出明确要求——向亩均要效益,以亩产论英雄!
一方面,园区积极推行腾笼换鸟,推动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、优质项目倾斜,吸引精密制造企业“上楼”生产,土地利用率翻了一番;另一方面,与企业签订“履约监管合同”,创建“单位面积效益”评价体系和“赛马”形式的项目管理,实现“全项目生命周期服务、监管、退出模式”。如今,新引进的入园企业亩均税收达18.5万元。2024年,衡山高新区实现税收28551.03万元。
3月27日,在湖南恒岳重钢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,激光切割机械臂正灵动挥舞。一道道弧线划过,钢花四溅。
“过去3天的工作量,现在不到3小时就能完成!”公司技术中心负责人蒋滔轻触控制屏,一组数据跃然眼前:自主研发的超大覆面光纤激光切割机器人,单日工作量突破传统工艺的30倍。车间内,还有八轴悬臂智能焊接机器人等10余台智能机器人组成的“钢铁军团”正协同作业,还有即将入驻的超大型装备四丝焊接机器人,将这里打造成自动化的智能制造标杆车间。
在他背后,悬挂在车间上空醒目的 “创新” 二字,正是这家中南区域规模最大、配套能力最强的风电塔筒装备领军企业一路“领跑”的秘诀。
近年来,恒岳重钢在衡山高新区和该县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推荐下,不仅引进了30多名高精尖人才,还联合湘潭大学、湖南科技大学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,先后打造了企业技术中心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、工程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创新研发平台。
创新破壁之下,公司主导产品“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塔筒”不断迭代升级到10兆瓦级,2023年被省工信厅评为“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”,其“海上超大型高可靠性风电塔架成套装备”项目列入湖南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攻关“揭榜挂帅”榜单。去年,公司产值突破4亿元。
同在一个园区,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(原衡山齿轮有限责任公司)的创新故事同样精彩。总经理夏国喜站在新建的恒温车间里,指尖掠过崭新的生产线万元研发的机器人谐波减速器还没正式量产,来自广东、安徽的订单就已接踵而至。”
夏国喜介绍,从特斯拉到“春晚顶流”宇树科技,当前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布局人形机器人,而谐波减速器作为机器关节的核心部件,能够满足人形机器人在空间有限、重量受限的情况下,实现高精度、高扭矩的运动需求。“这看似微小的核心部件,正在成为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引擎。”
从传统齿轮到新能源电车电动箱、电驱桥,再到谐波减速器,这家老牌企业用每年8%的营收持续加码创新,在机器人核心部件领域开辟新赛道。
公开资料显示,衡山高新区已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工业设计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21个;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5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125家;国家级、省级小巨人企业达到19家,数量居衡阳各县(市)第一。
“从‘制造跟跑’到‘智造领跑’,我们正将每一家企业都锻造成创新的种子。”衡山高新区相关负责人的话,道出了这片创新沃土的蜕变密码。
午夜时分,黔东南某县城高铁站走出十余位风尘仆仆的衡山干部。他们刚结束在长沙的会议,就星夜转乘末班高铁奔赴大山深处——这场跨越千里的深夜奔袭,只为见证某智能设备企业的项目基地。这不过是衡山县招商团队3年百余次“铁脚板招商”的寻常片段。
曾经,“衡山”牌汽车是衡山乃至衡阳人的骄傲,只可惜在市场大潮冲击中一度没落。半个多世纪以来,衡山县始终保持着重拾“整车制造梦”的执念。
“县域经济搏浪潮头,破局当如弈,招商定乾坤。” 戴新贤的笔记本扉页,工整誊写着这句招商箴言。事实上,衡山早已形成独特的“AB角”招商机制:近年来,他和县长组成黄金拍档,轮流带队出征。园区、商务部门“一把手”大部分精力用于招商。
这种近乎偏执的坚持背后,是衡山汽车制造厂这个曾经的“工业图腾”的式微:占地300亩的老厂区,从最初作价1.7亿元被流拍,到最后评估6000万元,刺痛着每位招商干部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颜海峰说得直白:“没有整车龙头,产业链终究是空中楼阁。”
最近三年,衡山县招商团队北上湖北“武十汽车走廊”的武汉、随州、襄樊、十堰,南下大湾区的广州、深圳、珠海和东莞等地,“苦苦寻觅招引汽车整车制造商,上门拜访和邀请企业前来衡山考察100多次”。
截至目前,衡山高新区“一站式”承接2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组团入驻。同时,园区大力实施高新企业梯度培育和“小巨人”培育三年行动计划,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4家,“一只只‘小鸡’慢慢长成了能‘下蛋’的‘金鸡’。”
借着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在衡举办的东风,在东莞汽车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下,衡山招商团队叩开国内某头部电动车品牌大门,发出了“周末不忙、来趟衡阳”的邀约。经过实地考察、调研和几轮沟通谈判,双方很快就“让衡山汽车这个老品牌换‘芯’重生”达成一致。
“衡山这个窝,能孵出金凤凰。”2025年1月10日的签约仪式上,程铃汽车董事长杨超翔揭开谜底:这个由传统整车厂与新能源巨头组成的联合体,将在衡山高新区打造湖南首个专用车智造基地。
3月底,在衡山汽车老厂区布满岁月痕迹的3号厂房,工人们正在拆除上世纪的老式生产线。按照“四月交付、九月量产”的军令状,这里将“涅槃重生”为新能源专用车生产线。首批下线的环卫车与应急车型,车头仍将镶嵌熟悉的“衡山”徽标。